四川宜宾市高县坚持全域党建引领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http://m.yanjunaudio.com2019年02月13日 09:51教育装备网
核心提示:宜宾市高县坚定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的重要指示,紧扣宜宾市加快建成政治坚定战斗力强的党建示范市战略部署,聚焦建设全域争先党建示范县目标要求,深入实施“心连”党建行动,以全域党建引领学校团建和队建,推动党建工作与教育事业同频共振。
一、上下联通、互动相融,找准学校党建“发力点”
一是制度化全域规范。建立县委统揽全局、县委组织部指导协调、县教体文广局党委具体实施的学校党建工作格局。全面理清学校党组织关系,全县71个学校党组织隶属关系全部收归县教体文广局党委管理,全面实现学校党组织书记、校(园)长“一肩挑”。建立党委班子成员直接联系示范校点制度,印发《高县学校党建规范化工作手册》,严格规范“三会一课”、组织建设等,确保各项组织生活制度落到实处,构建“行得通、做得到、管得住、用得好”的长效机制。
二是个性化全域推进。结合学校基层组织建设、办学目标定位、师生成长等实际,坚持“一校一品”,创新探索党建工作新模式,引导全县学校党建个性化、优质化、品牌化发展。其中,硕勋中学坚持以党建为核心,以创建星级美丽学校为主线,以深入开展人文硕中、书香硕中、和谐硕中、科技硕中、健康硕中“五大”主题活动为抓手,以推动学校长远健康发展为目标,创新建立了传承革命烈士“硕勋精神”的“1151”党建模式;嘉乐中心校以“党建领航、先锋示范、火炬延续”为核心创新建立了学习聚识、交流聚智、活动聚心、典型聚优“四聚”党建模式;硕勋幼儿园创新建立了红色基因、红色堡垒、红烛先锋、红色家园、红心向党“五红”党建模式。
三是多元化全面保障。坚持“双向”培养原则,着力把优秀党务工作者培养为学校领导干部,把教学业务骨干培养为入党积极分子,先后选拔8名优秀党务工作者为校长,将143名教学业务骨干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加大资金投入,全面保障学校党的建设经费,严格落实党组织书记、专兼职党务工作者福利待遇。
二、红色引领、铸魂立心,织密学校党建“经纬线”
一是锤党性,举“红旗”领路。对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静心教育、立德树人”要求,发挥中小学校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建立“支部书记联系党员、党员联系教师、教师联系学生”制度,实现全县142所学校1355名党员、3768名教师联系全覆盖。把217名教务处主任、团委书记或少先队大队辅导员等党性强、懂教育、会管理的教育骨干培养为党务干部,把讲政治融入教育者的骨髓血脉。
二是铸师魂,燃“红烛”育人。围绕培养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教师目标,通过沙河、罗场等五大学区教学联盟,实施“红烛先锋”行动,由党员骨干教师牵头成立30个“名师讲堂”,发动党员教师“挂级、包班”,带头讲授“党员示范课”,引导全县教育工作者毫不动摇坚守“主阵地”,锲而不舍种好“责任田”。
三是育蓓蕾,引“红心”向党。举办“时刻听党话·永远跟党走”等系列主题活动,大力推进“红色希望课题改革”,编撰《我是中国娃》特色丛书,编写《红色纪事》《红色颂歌》等红色读本,将党建文化植根于校园文化,涵养学生家国情怀。推动域内幼儿园将“爬雪山、过草地、走铁索桥”等红色故事融入教育教学。
三、聚焦服务、提质增效,扩大学校党建“辐射面”
一是因材施教促成长。全力推进教育均衡攻坚计划,深入实施“强校+农村学校”、学区联盟、校长“派、挂、引、带”、教师“引、留、培、评”行动,区域学校、教师实现“县创互帮、发展互助、质量互提”。紧扣学生实际,针对性开展“培优补差”;着眼学生全面发展,打造“三赛一平台”,开展书画、曲艺、科技创新等特色教育,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近年来,在各级各类科技创新活动大赛中,县域学生先后多次获奖。
二是汇聚民意促发展。开展“我为学校献策”系列活动,通过设立支部书记、校长接待日,组织党员干部定期深入学校管理部门或班级调研、开展家访等,累计收集党员干部关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书香校园建设等方面建议256个。发挥党员教师在星级美丽学校创建、标准化中心校建设等重大工作中的先锋模范作用,成功打造二星级美丽学校1所、一星级美丽学校 10所、市级书香校园5所,完成新迁建学校6所,确保全县顺利通过“国家县域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验收。
三是共筑共建促和谐。依托李硕勋纪念馆、家风家训馆等开展家校共育、社校共建,打造学校社会共融发展平台,建成红领巾成长基地48个、法制教育基地39个,成立志愿服务队152个;开展“保护南广河,争做‘河小青’”、维护交通秩序、慰问军属、烈属和孤寡老人等公益活动,累计参与师生2.3万余人次,不断强化学生社会责任感、大力培养学生奉献精神,全面弘扬时代新风正气。
责任编辑:董晓娟
本文链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