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助力乡村教育振兴
http://m.yanjunaudio.com2025年08月22日 09:44教育装备网
闽南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公平理念,在振兴乡村教育的道路上默默耕耘。近年来,学院充分发挥学校“闽南文化+教师教育”协同创新办学特色,主动对接国家乡村振兴战略需求,全力推进乡村人才队伍建设,为乡村教育振兴贡献智慧和力量。学院先后承担福建省乡村教师素质提升工程、福建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福建省督学(教育督导骨干)培训和福建省基础教育“下沉式”教师培训等各级各类基础教育师资培训项目,服务范围覆盖福建省43个县(市、区),惠及教师14.7万余人次,有效助力当地基础教育乡村教师专业成长。
建立四位融合机制
形成协同育人格局
学院始终坚守师范教育办学初心,全方位统筹乡村教师培养工作,深化乡村教师培养模式改革,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赋能强基,持续注入创新活力。
乡村教师队伍素养的提升离不开地方政府部门的资源保障与政策支持。学院积极构建校地协同机制,与地方政府部门、乡村学校及社区紧密协作,共同搭建协同发展桥梁。学院领导、学科专家和培训策划人员长期深入乡村基础教育一线,精准把脉乡村教育人才队伍建设核心问题,联合制定“政校家社”协同育人方案,并将其纳入当地教育发展规划,共建“政府部门—学校—家庭—社区”四位融合机制。
学院充分发挥高校资源优势,组织专家团队与教研单位共同制定学科、家庭成长教育等培训计划,设计课程内容和实践教学活动,确保培训内容精准贴合乡村教育实际需求。同时,邀请名师工作室专家参与培训指导工作,精准施教,提升乡村教师的专业素养与教学能力。建立“政校家社”四位融合机制,有效克服了以往培训中存在的缺乏后续跟踪难题,能够持续提升培训效果,形成了高效协同培养机制,显著增强了乡村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打造科学培训体系
赋能教师队伍发展
“政校家社”四位融合机制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系统性保障。基于这一坚实基础,学院历经十五载砥砺奋进,精心构建出“五级联动、七环闭合”乡村教师高质量培训体系。“五级联动”即培训过程中“专家团队、教研员、种子教师、教研组、学生家庭”相联动,使培训工作实现全链条贯通;“七环闭合”即培训流程中“统筹调研—问题聚焦—深入研讨—方案定制—精准施训—训后评价—持续改进”7个步骤形成闭环,确保培训流程的科学性和完整性。
“五级联动、七环闭合”乡村教师高质量培训体系聚焦培训理论与实践成果转化及持续优化,从明确目标任务、深入需求调研、制定个性化培训方案、精准施训、建立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到持续跟踪、优化培训方案,实现了培训全流程的精细化管理,切实打通了培训提质增效的“最后一公里”,为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聚焦痛点精准施策
多维破解发展难题
学院聚焦乡村教育需求,系统梳理乡村教师在教育理念更新、专业成长、资源获取等方面面临的现实困境,制定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通过分层分类设计培训课程,促进乡村教师理念革新与能力提升;创造性开展师范生与在职教师置换培训,切实破解工学矛盾难题;依托集中培训、数字平台、送教下乡等多元渠道,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精准下沉;组建专项调研组深入乡村一线,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教育和家庭教育成长工程,显著提升乡村教育水平。2018年,“实习支教促进留守儿童阳光成长的实践与研究”荣获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充分彰显了学院在乡村教育领域的实践成效。
党建领航创新实践
打造乡村体育高地
学院积极创新党支部建设,通过设立颜厝镇项目党支部、与颜厝镇党总支签约共建,精心打造颜厝镇乡村体育高地。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学院坚持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通过定期召开共建联席会议,引领各类培训工作有序开展。
依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福建省区域农村教师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福建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农村体育发展研究中心”、福建省教育督导智库项目、福建省本科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大项目等,深入开展理论与实践探索。在此基础上,学院在颜厝镇高标准打造乡村体育指导站,着力培养乡村体育指导员,普及科学健身知识与方法,推动区域体育产业协同发展;携手颜厝镇乡村教师开展民间体育游戏文化遗产数字资源建设,助力当地中小学校本课程建设,全方位推动乡村体育高质量发展。
迈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闽南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将持续深化教师培训体系改革创新,多措并举齐发力,全面提升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水平,为乡村教育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李巧云 方江振 何绍福 吴艺煌 潘姗姗)
责任编辑:董晓娟
本文链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