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青川县切实做好教育扶贫工作
http://m.yanjunaudio.com2019年03月11日 10:41教育装备网
核心提示:近年来,青川县紧紧围绕“提高贫困群众素质能力,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总体目标,以“四好四不让”为总抓手,深入实施教育扶贫“三大专项计划”,充分发挥教育扶贫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的基础性、先导性、根本性作用,进一步提高教育发展水平和人力资源开发水平,各项工作顺利推进,成效明显。
强化领导全面统筹。一是建立了“1+5指挥系统”。即:1个指挥部,5个工作组。成立了宣传部长任指挥长,分管副县长、教育局长任副指挥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任成员的教育扶贫指挥部,县教育局为牵头单位,县财政、发改、人社等12个部门为责任单位,建立教育扶贫专班,组织精干力量专项负责教育扶贫工作,全面统筹协调领导全县教育扶贫工作,指挥部下设5个工作组,全县分五大片区开展教育扶贫工作。二是定期安排部署工作。县委政府和教育部门高度重视教育扶贫工作,坚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会议安排必讲,教育扶贫指挥部季度必研,教育系统过程督导必查。三是形成工作方案。出台了《关于切实做好教育扶贫工作的通知》,编印了《青川县教育扶贫工作手册》,编制了教育扶贫资料档案目录至各级各类学校,做到了工作推进与档案完善有章可循,实现了教育扶贫工作有序推进。
健全机制落实责任。一是落实“四包”机制。建立了领导包片、干部包校、学校包村、教师包生的四包工作机制。设立5个责任片区,分别由县教育局5位局领导同志负责督导工作落实;建立干部包校机制,安排局机关67名干部职工联系帮助67所校(园)开展工作;建立学校包村机制,一所校(园)至少联系一个村的扶贫工作,不但要抓好教育扶贫,更要完成县、乡镇党委政府安排的工作任务;建立教师包生机制,每名教师至少结对帮扶一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二是层层压实责任加力。一方面,把教育扶贫工作纳入目标管理,县政府与各乡镇政府、教育部门与各相关学校都签订了目标责任书,明确了工作要求和考核要求;另一方面,严格落实控辍保学“六长”责任制,明确县长、乡长、村长为分别为县、乡、村第一责任人,教育局长、校长和家长为直接责任人,每学年都要对适龄儿童少年进行拉网式排查,逐一核实就读情况,通过学校找学生、通过村组找家长、通过流入地找证明,确保了全县每一名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就学情况清楚、数据准确、去向明了,实现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入学。
精准宣传及时兑现。一是精准宣传政策。手册到户,印发教育扶贫“口袋书”15000份,贫困户每户一册、工作人员人手一册;视频到家,县教育局局长、资助中心通过电视访谈向全县解读教育扶贫资助救助政策,制作教育扶贫政策解读光盘524份,发放到各帮扶单位、乡镇、学校、村;广播到村(校),录制了教育扶贫资助救助政策广播音频,定时在村村响、校园广播播放。二是精准兑现政策。严格执行学前到高等教育各项资助政策,实现应助尽助、特困特助。对外地就学的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在开学后第一个月内向建档立卡贫困学生的就学地教育主管部门或学校邮寄公函,对接当地教育扶贫政策落实情况,在享受先就就学保障基础上还存在就学困难的贫困学生启用教育扶贫救助基金进行救助,确保学生不因贫辍学。三年来,累计兑现政策性资助达56419人次3852余万元;筹集社会资金资助贫困学生4957人次782余万元;筹资400万元建立教育扶贫救助基金,截止目前,累计利用教育扶贫救助基金救助建档立贫困学生1668人次128.1万元。
狠抓落实全面达标。一是实现乡乡有标准中心校。全县36个乡镇42所义务教育学校全部达标。二是实现义务教育有保障。全县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全部入学,实现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零辍学”。其中182名适龄残疾儿童全部就学,特殊学校就读3人,随班级就读148人,送教上门31人。
责任编辑:董晓娟
本文链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