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东大学发布全球首个“月球镁环检测报告”,相关研究成果在国际学术期刊《通讯—地球与环境》发表。山东大学这项研究聚焦的是月球背面一个神秘之地:南极—艾肯(SPA)盆地边缘的“富镁辉石环”。随着嫦娥六
近日,由广西大学主导研制的CXPD03、CXPD04立方星在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作为“三体计算星座”首发星座的科学载荷,双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圆满成功。该系列卫星将依托自主研发的天基天文时域模型
对全球8亿多糖尿病患者来说,血糖监测是每日的“必修课”。重度糖尿病患者甚至每天要测7—8次血糖。然而,传统指尖采血疼痛且费时,进口动态血糖仪价格高昂,国产设备普遍存在测不准的问题。近日,厦门大学化学化工
记者近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姚宏斌、樊逢佳、林岳、胡伟团队通过给发光二极管(LED)“拍片子”,找到了纯红光钙钛矿LED性能瓶颈机制,并成功制备出高性能纯红光钙钛矿LED。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在线发表在国
“在一眨眼的时间内,超级闪存已经工作了10亿次,原来的U盘只能做到1000次。”近日,复旦大学周鹏、刘春森团队成功研制“破晓(PoX)”皮秒闪存器件,擦写速度达到亚1纳秒(400皮秒),是人类目前掌握的最快半导体
记者近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俞书宏院士团队提出了一种将原子掺杂设计与仿生结构设计相结合的策略,制备出仿珍珠母氧化铝-氰酸酯复合材料。这种材料具备早期火灾主动预警和被动式阻燃的双重功能。相关成果
在地球最深处——马里亚纳海沟的万米深渊,压强相当于一个指甲盖上站了一头一吨重的犀牛,温度接近冰点。此前,能到达这里的深海机器人,多为重量达数吨的刚性体大型潜航器,对于身长1米以内的小型机器人而言,这里
近期,复旦大学周鹏、包文中联合团队突破二维半导体电子学集成度瓶颈,成功研制全球首款基于二维半导体材料的32位RISC-V架构微处理器“无极(WUJI)”。在32位输入指令的控制下,“无极”可以实现最大为42亿的数据
新学期伊始,天津大学脑机海河实验室和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联手,成功开发了一款基于忆阻器神经形态器件的新型无创演进脑机接口系统。这项研究首次揭示了脑电发展与解码器演化在脑机交互过程中的协同增强效应,成
近日,福州大学超级计算团队依托学校医工交叉研究院的算力平台,成功完成DeepSeek-R1-70B大模型的本地化部署。经过检索与知识的增强与优化,该团队构建出应用于医疗健康领域的可循证、规范化超算大模型,并致力推动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陈维教授课题组首次提出了一种基于电化学原理的绿色可持续废弃物回收管理策略,能够同时实现废旧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中的锂资源回收和工业尾气中的氮氧化物污染物的捕获和转化。研究成果日前发
近期,安徽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魏宇学、孙松团队研制的催化剂快速筛选装置完成工程机样机迭代,填补了国内催化剂性能快速评价仪器领域市场空白,助力催化、导热、热管理材料研发。传统的材料研发模式依赖科研人员成千上
近日,《科学》杂志以封面论文形式刊发天津大学新能源化工团队突破性研究成果。团队成功研发出成本低廉、对环境友好的新型丙烯催化剂,为低碳烯烃生产技术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催化科学基矗丙烯是世界上产量最高的化
7月10日,华中科技大学与武汉格蓝若智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成果转化合作协议,由后者出资8000万元,对华中科技大学陈学东院士团队超精密主动减振技术进行产业转化。据悉,陈学东院士团队“二十年磨一剑”,创新性
清华大学类脑计算研究中心团队近日研制出了世界首款类脑互补视觉芯片“天眸芯”,基于该研究成果的论文《面向开放世界感知、具有互补通路的视觉芯片》作为封面文章,登上5月30日的国际知名学术期刊《自然》(Nature)。
在复旦大学光华楼,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和纤维电子材料与器件研究院教授彭慧胜向记者展示了一款由特殊纤维电池织物制成的可充电概念背包:“把手机放在包里,就可以自动充电。”
近日,复旦大学纤维电子材料与器件研究院、高分子科学系、先进材料实验室、聚合物分子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彭慧胜、王兵杰团队,联合王永刚、周豪慎、陆俊等合作者,创建出一种新型钙-氧气电池。
脑机接口通过记录和解读大脑信号,实现大脑和计算机之间直接通信。一方面可以帮助渐冻症、脊髓损伤、癫痫等脑疾病患者康复;另一方面有望实现脑机融合智能,直接拓展人脑信息处理能力。
近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王忠良团队研发了一种新型分子影像探针,该探针能够高灵敏高特异在体识别原发性肺部肿瘤和肺部转移灶。这一成果发表在期刊《德国应用化学》上。
近日,记者跟随天津师范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副教授陈劲,走进位于天开高教科创园西翼拓展区的天津芯盟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映入眼帘的是整齐陈列在研发区桌面上的一块块已经实现商用转化、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微电路模块。
“吃鱼会变聪明?”近日,浙江大学医学院、良渚实验室张岩教授团队与山东大学孙金鹏教授、冯世庆教授、于晓教授合作揭示了不同脂肪酸引发Omega-3鱼油受体产生下游特定信号谱图的机制。该项研究让“吃鱼能够变聪明”有了科学的解释。
随着分子设计育种成为引领作物遗传改良的前沿技术,近年来育种芯片的研发成为种质资源创新的重要赛道。记者近日从西南大学获悉,该校科研团队历时8年研发出首款油菜液相育种芯片,有助于实现油菜精准育种、提高育种
香港大学医学院分析香港医管局过去10年的临床数据,发现一种简称CPE的抗药超级恶菌“产碳青霉烯酶肠道杆菌”,在本地医院的感染率,由2012年每千名入院患者的0.01,上升至2018年每千名入院患者的1.9。
武汉大学“启明星一号”微纳卫星27日搭载长征八号遥二运载火箭发射入轨。据卫星发射场反馈消息,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14时11分收到卫星测控信号,卫星工作正常,后期将为空天信息领域人才培养提供实验和教学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