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减少前线人员的感染病毒风险,该校科技学院教授徐青松带领研究团队研发出消毒智能机器人——消毒智多星,替代防疫人员深入疫情严重的地方,实现空气和物表消毒灭菌。
记者1月15日从青岛农业大学了解到,该校生命科学学院博士赵明辉团队通过攻关,成功获得森林猫体细胞克隆后代。目前,该森林猫已经北京中正司法鉴定所鉴定,确定为克隆个体。
8日,在南京市“共建重大创新平台推动科技自主自强”推进会上,东南大学与网络通信与安全紫金山实验室联合发布“5G/B5G基带电路自动生成软件系统”,助力5G垂直行业应用定制化发展。
截至2019年底,我国已开通城轨交通线路里程达6730公里,在建新线里程超过6000公里,全国总能耗达到152.6亿度。随着城轨交通的快速发展,未来的年耗电还将是个惊人数字。
近日,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生王语乔打完饭坐在一张长桌的一角。疫情时期,为了确保“无接触餐饮”,长桌被隔板分成四个角。王语乔掏出手机,扫了扫座位隔板上贴的二维码,手机上弹出了学校短视频新媒体平台的界面。
日前,天津大学科研团队成功研发“全天候自愈合材料”。该材料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能在严寒、深海和强酸碱等极限条件下快速自愈合,有望成为机器人、深海探测器和极端条件下各类高科技设备的“超级电子皮肤”。
记者27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科研人员在蓝藻光合作用功效调控机制研究上获重大突破,揭开蓝藻光合作用的“关键先生”神秘面纱——催化酶RuBisCO的组装调控机理。
近日,由太原科技大学自主研制的世界上最大口径的五机架钢管定径机在江苏省试车成功,成功生产出我国第一根大口径厚壁无缝钢管,该机组可以生产最大直径为φ914mm的钢管,实现了我国大口径厚壁无缝钢管制造技术的飞跃。
学生可用手机查看食堂实时剩余餐位和各窗口菜品;就餐位放二维码,随时反馈食堂人数;根据历史点菜数据,建立菜品推荐系统……疫情期间,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利用大数据建模,推出“无接触餐饮”。
纸能包住火,还能抗电击!近日,湖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王建锋开发出一种高端云母基纳米纸材料,让一张薄纸片可以抗超强电击,可以耐高温,这种材料能广泛应用于高压绝缘领域,有望打破国内高端绝缘材料严重依赖国外进口的局面。
日前,天津工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王慧泉副教授将天工大—胸科医院“深呼吸”联合实验室自制的便捷式紫外消毒设备,捐赠给天津市胸科医院重症监护室,并为医生们进行了培训和使用演示。
情防控工作中,“消毒”也是重要环节。为了让这项工作更高效、更安全,自主移动消毒机器人已在部分医疗机构、公共空间“上岗”,这是由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智能机器人研究中心苏剑波教授研究团队与灵至科技联合推出的。
当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处于关键阶段,电子科技大学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将疫情防控作为学校当前的头等大事,与全国人民一起风雨同舟、并肩战斗!
南开大学药物化学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药学院、功能高分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刘遵峰教授团队成功制备出了新型超强韧“人造蜘蛛丝”,它强度高、慢回弹、能重复伸缩,可用于高空缓降等多领域。
近日,天津大学科研团队成功合成“贻贝仿生多功能蛋白材料”,该材料同时具备高黏附、抗菌污、防雾等多项功能,有望填补医学界长期空白,成为应用于医疗设备和体内植入器件的“超级涂层”。
一条粗心司机把小孩遗忘在车里造成意外事故的新闻,让长沙市雨花区枫树山小学五年级学生胡皓博感到很痛心,上网一查,这样的问题还不少,他选择用创意和发明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双向传感语音提示装置由此诞生。